当前位置: 首页> 非公党建> 会员风采
鼓励创新 关注民生——肖伟代表答记者问
信息来源:建设者风采-康缘药业 邹爱国 发布日期:2010-04-16 浏览次数:   字号:【

3 8 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芃在京西宾馆江苏代表团驻地,就中药国际化、医改、医保目录等热点话题,采访了人大代表肖伟。

中药国际化

肖伟代表说,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进入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医药如果不加快创新,走向国际,就必然衰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科技部就制定了中药国际化战略,推荐了八个中药示范化品种申报美国FDA,康缘的桂枝茯苓胶囊就是其中之一。经美国FDA批准,于2006年正式启动桂枝茯苓胶囊Ⅱ期临床试验,目前Ⅱ期临床已结束,正在准备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我们非常有信心,把桂枝茯苓胶囊FDA临床试验这项工作做好。

中药国际化有着非常好的前景。单一成分的植物药,由于投入大、耗时长、不良反应多,已走入颈,因此,西方各国也开始从传统药中寻找疗效好、副作用低、临床使用时间长的品种,研究新的治疗领域。中药的精方、典方、古方有着上千年的临床历史,西方也认同循证医学的理论。前不久FDA出台了《植物药指南》,对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标准稳定可以重现的植物药,可以作为药品准字号予以注册,这就为中药国际化扫除了障碍,当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中药国际化道路还很长。

基本药物目录和医改

   肖伟代表说, 2009 年国家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中收录307种药品,其中中成药102种,这与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希望大医院版的目录能尽快出台。中国是中药的原产地,中药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成本低的特点,患者也能承担得起,中药进入目录比例还是偏少。

另外,进《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不应由医生投票决定,而应由专家投票决定。医院在招标过程中考虑价格因素多。一些不规范小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采用一些质次价低的原料,低成本竞争,在价格上占据优势。规范的制药企业,拥有符合GMP要求的先进生产设备、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保证产品质量多采用优质原材料,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价格上不占优势,医院在药品招标过程中应更多的考虑质量因素。

目录的收载应是动态的,在品种数量确定后,应由专家评审及时将创新药补充进基本药物目录,对临床疗效差、对质量标准低的药品,应予以退出。

药监部门要强化监管,加大对进入目录药品的抽查力度,如发现劣药,要加重处罚,鼓励创新药进入目录,让老百姓吃好药、吃放心药,就是关注民生。

肖伟代表认为,医改问题,实质上是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现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设施差,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诊疗水平低。大医院和社区医疗单位应该结成联动载体,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基层医疗单位坐诊,基层医疗单位定期派人到大医院接受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医疗水平,这是解决看病难关键,上海市的3+2+1模式很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