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业)商会建设是加快工商联组织建设步伐和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和实现统战工作全覆盖的一项有力举措。为了更好推促基层(行业)商会组织的有效运行,近期通过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现场察看等调研方式,对基层(行业)商会概况、问题及根源和对策进行一次深入而又全面的了解,并简要剖析如下。
一、概况
近年来,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灌云县工商联把加强基层(行业)商会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取得了显著的工作实效。通过一段时期以来的运作、发展和建设,在全县构建了11个乡镇商会、2个园区商会、1个异地商会、15个行业商会和1个市场商会的组织网络。有的商会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浙江商会在抱团取暖、应对发展难题、抵御市场风险、维护会员权益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有的商会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服务服从于经济发展大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餐饮商会经常组织会员前往各地品尝美食、取经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并针对本地特色菜肴——豆丹,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 灌云豆丹美食文化节”,弘扬了地方美食文化,促进了餐饮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拉动壮大了本地的旅游业发展,提升了灌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电动车行业商会抓住电动车事故较多、赔偿较难等问题,与保险公司合作,尝试推动电动车的保险工作,为广大电动车消费者提供了坚实保障,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问题
除了正常运作、有名有实的商会外,调研中发现因少数乡镇领导重视程度不高、商会作用认识不充分、考核奖惩的力度不到位及商会运作过程中自身存在的种种不足,导致还有一部分的基层(行业)商会存在以下问题。
1.有名无实。部分乡镇等基层(行业)商会运转时断时续,或好或坏,有的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机制不灵活,工作尚未真正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有的仅仅只能知道会长是谁,商会的活动就可想而知;有的该换届时,没有按照章程进行换届;有的可能仅仅只剩下一个所谓的与其他部门共用的办公室,只剩下一块“**商会”的牌子,而没有开展任何活动。
2.名存实亡。有的商会成立初期,可能还能开展点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会长都找不到,有的或因会长个人出现经济或其他问题或商会自身存在的其他因素,处于名存实亡状态。
3.无名无实。还有的行业商会组织,可能是为了应付或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要求,处于“纸上谈兵”状态;有的可能因宣传不力,相关部门和广大社会群众的知晓率为零,再加上没有开展任何的活动,纯属无名无实类型。
三、根源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深研细析,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一些基层商会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自身的定位模糊不清,没有相应的作为,难以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赢得政府的支持。再加之部分乡镇的分管领导,认识不到新时期工商联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工商联机构的职责、定位都搞不清楚,对于基层商会是什么、干什么、如何做等不清晰、不明了,想支持或指导其开展好工作就更无从谈起,有的认为商会没有行政职能与财力支持,干与不干一个样,很少主动过问,对基层商会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协调、指导远远不够。
2.建设力度不优。基层(行业)商会不少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没有独立的办公地点,且只有少数商会有活动经费,一般由非公经济人士担任会长,但其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做商会日常工作和基础工作,商会存在着工作手段单一、管理制度缺乏、服务水平不高、工作随意性强、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工作障碍,难以形成自身工作特色,加之有些非公企业认识不到商会对其发展、壮大过程的意义和作用,对成不成立、加不加入商会持无所谓态度,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影响了商会的更好发展,基层(行业)商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比较薄弱。此外,在县级工商联机关,因流动机制不畅、年龄老化等多方面原因,有的同志还存在工作激情不够、动力不足,妄自菲薄,自认为工商联是虚的单位、无事部门、“养老”场所,自身工作“底气”不足;有的同志存在消极畏难情绪,工作标准一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存在得过且过思想,自身都如此,哪里还谈得上对基层(行业)商会的发展建设过程进行强有力的指导。
3.考核强度不足。前些年,因上级工商联将基层(行业)商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目标和任务,故为了有效应对考核,根据上级要求,发展了一批基层(行业)商会,近几年,随着上级考核导向的变化,基层(行业)商会的发展便出现松懈现象,这样商会建设与发展工作陷入了一种“紧一紧、抓一抓,松一松、放一放”的怪圈。在对下考核上,因没有将基层(行业)商会建设与发展等指标纳入综合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对乡镇等基层商会的考核、指导、检查不够到位,无法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导向作用。
四、对策
乡镇等基层(行业)商会是县级工商联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做好县级商会工作的关键所在,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县级工商联的工作,直至影响全县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为此,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强化引导,提高认识。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意见》,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而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工商联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作了重要讲话,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贯彻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工商联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推动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切实担负起指导、引导、服务职责。有党中央、国务院和习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县工商联更要充分认识到基层(行业)商会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积极引导,强化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当好党委、政府联系非公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经济的助手,推促新时期商会工作得到新的更快更好发展。
2.硬化考核,健全机制。对于乡镇等基层商会,在不断强化的大统战格局下,能否将商会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县级综合目标考核,以增强相关部门和乡镇的重视程度,给予商会以有力的扶持和指导;在基层(行业)商会内部,通过指导其通过出台一系列规范、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辅之以明确、细化的考核奖惩机制,通过示范评比,给基层(行业)商会以行为的指引,使其能够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非公经济人士不断增强了大局观念,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帮助会员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拓思路、谋发展,提升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真正发挥起商会应有的“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作用。
3.优化发展,激发活力。要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层(行业)商会工作基础,努力改善商会工作条件,寻求政府和非公经济人士的支持,从经费、场地、人员三方面入手,实现基层商会“有名有实”;积极做好商会换届改选工作,认真物色一批热心商会工作、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社会形象好、在行业中具备一定代表性的非公经济人士充实到基层商会班子中来,推动商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倡导会员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引导会员参与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投身于精准扶贫工作中去,不断提升企业的正面形象和扩大基层商会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