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调查研究
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新能源产业的建议
信息来源:参政议政-连云区工商联 发布日期:2011-08-25 浏览次数:   字号:【

(连云区政协七届委员会三次会议第22号提案)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经济和城市的必然要求。新能源产业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主要是指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以及为其开发利用提供装备的制造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新”产业。   建议区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通力协作,进一步科学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主动对接江苏省沿海开发,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充分考虑新能源产业与港口建设、工业布局、海洋产业等方面的兼容性。

 

连云区发改局答复和回馈意见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新能源产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区围绕建设国际性生态型海滨城市目标,抢抓全市战略重心东移的历史机遇,坚持率先跨越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项目推进为主抓手,全区工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新能源产业发展有了一定起步。

一、全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目前我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基本上还是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存在企业单体小,利用开发新能源形式单一等不足。从投产企业看,仅涉足太阳能开发利用设备制造和节能照明制造,这方面的代表企业主要有昊升太阳能、润强公司、腾电照明等。其中昊升太阳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太阳能利用技术产品的生产、应用和开发的高新科技企业。从在建项目来看,主要有中彩多晶硅、惠通再生资源、赛孚燃油、正丰能源项目,四个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区资源和产业优势,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大力发展核能配套产业、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开发利用,加大技术进步和项目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新能源产业在我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012年我区现有的新能源产业将会全面达产,在这基础上我们将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以下产业,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预计到2012年全区实现新能源产业投入3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

1、核能配套产业。田湾核电项目全部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800-1000万千瓦。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依托在建核电项目,吸纳相关研究设计、设备制造、建设、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单位与企业参与到核电建设中来,实现就近配套,就地配套,努力培育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核电建设产业基地。

2、风能。我区有109.1公里的海岸线,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但是由于岸线资源十分宝贵,今后开发的重点是建港或布局临港工业,建设风电场的滩涂十分有限。但由于近年来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及机组大型化,风电投资成本大幅下降,风电向浅海、近海发展成为可能。下一步发展重点是加快推进在我区近海建设海上风电场项目。

3、太阳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区太阳能产业,进行衍生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加快建设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创新基地,重点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工业,进一步提高光热转化率技术,研究开发太阳能热利用、采暖、空调等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下一步重点推进多晶硅、电池片、组件封装、系统集成和设备制造等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区在省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4、海洋能。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目前尚属空白。下一步,要充分利用我区的海洋资源优势,与科研院所合作,超前性地开展海洋能利用研究,如海洋能发电技术等。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在全世界面临能源供给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对我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措施

1、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尽快完善基础配套,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平台。按高标准要求,继续强势推进板桥工业园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完善服务配套功能,提升园区形象; 2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框架基本形成。226省道、云门路全线贯通,污水处理厂、供热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切实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优化服务水平,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突出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的龙头地位,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为到位的举措,狠抓重大项目推进,确保快出形象、快出效益。健全完善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对中彩多晶硅、惠通再生资源等过亿元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定期会办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矛盾,确保如期建成投产;对赛孚燃油等一批成熟的重大项目,成立专门班子,竭尽全力做到全过程跟踪,全方位服务,确保如期开工建设。通过采取扎实措施。切实抓好在手项目实施和投产项目达效,努力形成新能源重大项目良性发展格局。

3、加大招商力度,强化外引内联,不断借助外力实现新能源产业突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先进技术,专业人才和雄厚资金,仅靠我区自身的力量和现有的基础,新能源产业很难取得更大的突破。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的政策,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的开展新能源领域招商引资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引进项目。企业的行为都是以获取最大利益为目标,在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要出台更优惠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吸引国内外的新能源企业前来投资,重点招引开发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与之配套的装备制造业。通过外引内联,吸引各种优质资源要素和国内外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到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设中来,这是我区新能源产业实现快速裂变扩张的最有效途径。

4、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产学研结合,大力提高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新能源是新兴的朝阳产业。低品位的能源转化成高品位的能源是当前重要的技术研究课题。下一步,重点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利用技术和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和设备制造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和规格,降低成本,加快培育形成一批用户信得过、国内外有较高信誉度的名牌产品。

 (网编:尹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