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分析
(一)丘陵山区
全县丘陵山区资源总量126.3万亩,其中山地15.3万亩,有名称的山头37处,分布在苏鲁交界处的班庄、塔山、黑林、厉庄、金山、石桥、柘汪七个镇,1996-2013年间的小流域项目和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开发面积17.42 万亩,仅占全县丘陵山区资源面积13.79%,今后全县区丘陵山区资源量依然还有108.88 万亩尚待开发。
赣榆县1996-2013年丘陵山区已开发资源量
时 间
主要开发镇
改造面积(万亩)
总投资 (万元)
其中(万元)
财政
自筹
1996~2000年
柘汪、班庄、黑林
厉庄、金山、石桥
4.12
1685
691
994
2001~2005年
班庄、城头、塔山
厉庄、黑林
2.1
600
367.5
232.5
2006~2010年
柘汪、石桥、金山 厉庄
黑林、班庄 塔山、城头
欢墩 沙河
7.05
15064
5439
9625
2011~2013年
柘汪、石桥、金山、厉庄
黑林、班庄、塔山、欢墩
4.15
6269
3980
2289
合 计
17.42
23619
10478
13141
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规划、分区实施、强化基础、龙头带动、打造产业、突出效益、唱响品牌”的开发思路,全县丘陵山区开发突飞猛进,昔日荒山变成了“百果园”,往日秃岭变成了观光旅游的新乐园,2011年8月市委、市政府在我县展开全市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2011年11月省农开局在我县召开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建后补”调研座谈会,推广丘陵山区开发经验做法。连云港沃田、四川伊顿等大企业相继落户赣榆西部丘陵山区发展蓝莓、猕猴桃种植。目前,具备游客基本条件的乡村旅游景点达12个,夹谷山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被评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谢湖有机果茶观光园、金山徐福生态园等2家农业景点跻身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石桥果蔬观光园被列入江苏乡村金秋旅游宝典。
(二)特色水果园区
赣榆县特色水果产业园区定位于我县西北部的黑林镇的全境和厉庄镇北部地区,总面积17.1万亩,共涉及28个行政村。自2013年初建设以来,各项建设扎实推进。
1、园区管委会规范运行。自今年3月县政府召开园区建设启动会议以来,为推进园区建设,成立了县特色水果产业园区管委会,抽调了农委、农开、水利等部门的业务骨干常驻园区,具体负责园区建设。抽调人员配合黑林镇和厉庄镇,克服了园区起步工程中的各种困难,分片包干,对园区建设的项目进行督促和协调,确保既定任务的准时完成。
2、总体规划初步完成。管委会人员不等不靠,完成了园区概念性规划(初稿)、同时配合南京农业大学完成了《江苏省赣榆县特色水果产业园总体规划2013-2020》的初步规划,同时抽调人员为配合园区建设,完成了各单位进驻项目的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
3、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完成园区沥青主干道18.5公里,交通桥4座,农桥7座,涵洞66座,支路4.9公里,实现了园区主干道路的全线贯通。配套道路建设,全面完成了园区沥青主干道18.5公里的绿化、美化工作。
4、完成土地流转0.7万亩,新增猕猴桃、大樱桃、蓝莓种植面积5000亩。
5、种苗繁育中心建设全面展开。大樱桃研究所综合楼和蓝莓研发综合楼主体部分已完成,进入12月以来,在黑林镇建设了360亩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智能控制中心、智能灌溉系统及苗种繁育中心组成,目前,种苗繁育中心的各项建设全面展开,同时在繁育中心种植蓝莓、大樱桃、弥猴桃等特色水果栽培展示区。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丘陵山区存在以下问题:
1、开发速度慢。从1996年山区开发始至2013年18年间开发的山区面积仅占13.79%,尚有大部分山区资源有待开发。山区原有的基础设施陈旧落后,限制农业生产发展,制约开发深度。
2、开发层次低。目前开发侧重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初步产出水平,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产业链。开发主体比较单一,乡镇政府实施较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等作为开发主体较少。
3、开发资金缺。目前开发资金渠道不广,仍以财政资金和实施单位自筹为主,社会资金投入不充分,资金不足限制开发规模。赣榆县特色水果产业园区园区建设刚刚起步,所需投资很大,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三、下步工作计划
2014年赣榆县特色水果产业园区建设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步扩大园区特色水果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山区农业转型升级,依托伊顿、沃田等龙头企业,调动镇建设积极性,整合园区项目建设资金,形成建设合力,按照技术先进化、品种优良化、产业规模化、运作市场化、管理企业化的现代农业园区总体思路,实现园区道路网格化、节水灌溉智能化、苗木组培工厂化、基地建设规模化、产业布局科学化、产品生产品牌化、仓储加工现代化、交易物流电子化,将特色水果产业园区建成全省先进、国内有名的现代农业园区。
(一)总体目标
按照2014年丘陵山区开发总体思路是:以县特色水果园区建设为引领,重点实施园区道路配套建设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产业调整工程、苗木组培基地建设工程、加工仓储物流配套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建立健全园区现代管理服务体系、智能化管理控制体系、苗木科学繁育体系、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体系等四大体系,强化美丽镇村综合整治、强化山水综合整治、强化园区环境整治、强化园区农家乐提升等四大整治,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实现园区初具规模,推进丘陵山区全面小康生活建设。
(二)重点工作及重点项目
1、做好园区规划,扩大园区规模。在南京农业大学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江苏省赣榆县特色水果产业园总体规划2013-2020》初稿已经完成,2014年,我们将继续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将规划范围进行扩大,将我县的塔山、班庄镇纳入到赣榆县特色水果产业园区,把园区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此项工作预计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
2、完成基础配套,夯实发展基础。继续整合农开、水利、农委、发改委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对园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重点工作是:一是道路建设。在前期完成主干道路的基础上,将对园区内的支线道路进行建设,预计建设水泥硬化支路30公里;二是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为确保以上2项重点工作顺利完成,具体实施如下项目:投资560万元的黑林镇河西丘陵山区农开项目、投资500万元青口河上游水土保持项目、投资600万元的富林及李良庄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560万元的富林及大树水利项目、投资550万元的富林水源及智能灌溉项目、投资150万元厉庄谢湖及谭湖丘陵山区开发项目。此项工作预计2014年年底完成。
3、加快土地流转,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搭台、镇政府组织,有序实施土地流转,计划发展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继续将园区内的依顿和沃田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使龙头企业参与到园区发展中来,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得到实惠。同时注重对园区农户的扶持,在园区创建国家科技小农场、家庭农场的发展思路,掀起园区家庭农场、科技小农场发展热潮。具体建设项目如下:投资1500万元位于谢湖的江苏樱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投资2600万元位于富林及大树的沃田蓝莓三期及优质果苗繁育中心项目、投资2000万元位于二龙山的连云港光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投资4000万元江苏依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西猕猴桃基地一期建设及富林基地猕猴桃仓储物流项目。此项工作预计2014年年底完成。
4、依靠科技支撑,提升园区档次。在政府的有效组织和推动下,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实质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完成特色水果产业园科技园建设,重点工程是:2189平米的组培室、3472平米的智能温室、3500平米的日光温室、1470平米的智能控制管理中心、2000亩智能灌溉系统。建成占地60亩的仓储物流及特色水果深加工去,建成高科技灌溉示范展示区243亩(大樱桃10亩、苹果16亩、桃8亩、梨10.5亩、弥猴桃17亩、葡萄12亩、茶叶19.5亩、蓝莓150亩)。同时,加强对园区农业企业员工和农民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园区人员的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争取打造3个特色水果产品品牌。规划期内,每年将举办各类果树种植、农产品品牌建设、休旅服务等类型的培训班,培育一批园区建设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民技术员以及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促进赣榆水果产品品牌的形象塑造和提升。
5、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发展。我们将成立园区农业开发公司,制订优惠政策,依托已进驻园区的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沃田农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伊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对外宣传和招商,同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引进新企业,做大做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此项工作于2014年年底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投资力度
特色水果产业园区开发涉及到镇及相关部门较多。建设内容与财政项目审批存在时间差,县农委、农开、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主动加强与省各主管业务部门的对接与沟通,千方百计挖掘项目资金信息,采用施工队垫资、企业融资、项目扶持、县财政配套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推进建设。加大项目包装申请力度,争取项目资金。根据项目对事定人、定时间,把应争取的项目和资金,确保争取到位。
(二)严格落实政策
按照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监督的要求,把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工程逐级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督查、考核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突出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加强政策和项目对接,积极争取省有关部门,建立特色水果产业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县负责召集,落实目标任务、措施和项目,帮助各镇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指导、协调、评估和督促检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上向片区倾斜,抓好各项建设任务和项目的落实,确保特色水果产业园区整体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三)切实整合资金
加强特色水果产业园区范围内的项目资金整合,以县级层面为统筹,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各负其责、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目标明确、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特色水果产业园区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改善生产条件,根据库区资源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水果产业。
(四)强化责任考核
在特色水果产业园区建立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群众参与的考核考评机制,把规划的落实、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把整体工作绩效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议县委、县政府将特色水果产业园区连片开发实施与完成情况,纳入县年度目标综合考核范畴,实行专项考核,并加大在全县综合目标考核中所占分值。把支持特色水果产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业绩作为单位评先创优、机关公务员考核、民主评议党员等重要内容,按年度对园区连片开发和整体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组织不力,完不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