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刚临,强降温再次出现,然而在灌云县圩丰镇商会副会长乔立春的池塘边看到,外地客户驾驶着六七辆汽车前来收鱼。“我承包了200亩鱼塘,每年都能净赚20万。”乔立春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据同村村民介绍,在他的带动下,海堤村发展26户水产养殖规模大户,仅在海堤村的养殖面积已达7000亩,在外地承包养鱼水面近万亩。
今年55岁的乔立春,在养鱼之前,做了7年芦柴收购生意。1996年,他看到村里将几千库芦柴地都开挖成鱼塘,村民们由于没有养殖技术,都不敢承包。乔立春意识到,发展水产养殖的效益要比收购芦柴高的多,就跟家人商量,在取得家人同意后,当即拿出近百万元积蓄,承包了村里的200亩水面,养殖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六七个品种。起初,他对水产养殖技术也是一无所知,投放的鱼种成活率低,生长速度也慢,亩产量只有500斤左右,由于采用年初放养、年底卖鱼的传统方式,再加之外地收购商乘机压价,造成效益很低。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乔立春多次向县水产部门的专业人员请教有关养鱼的技术知识,并且聘请了技术顾问,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他先后购买了几台增氧机及投料机等设备,实现了高密度养鱼,产量也由刚开始的亩均500斤提高到现在亩均2000斤。为了解决成鱼扎堆上门被杀价等问题,他又成功地总结出“反季节养鱼法”。打破传统做法,使成鱼均衡上市,一年四季都能出鱼,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面对登门拜访取经的村民们,他总是给予技术等多方面的帮助。对有困难的家庭还给予经济上的帮助,积极扶持村民依托海堤村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据养殖户王某讲,乔立春对养殖户不仅无偿地提供技术服务,从鱼塘消毒杀菌、鱼苗培殖、放养密度、施肥投料、安装设备以及鱼病防治等各方面给予指导,还主动地为大家联系外地客户,使海堤村形成了养鱼千亩连片规模化,产供销远近有名的水产养殖基地。
“近年来,海堤村人尝到了养鱼致富的甜头,现在有30多户在灌西、洋桥、东辛农场承包鱼塘近10000亩,全村养鱼户年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这个功劳应该有乔立春的一半。”该村书记胡可春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