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地处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网络最末端,蔷薇河是连云港市主要水源地,也是目前连云港市区的唯一饮用水源。自2006年2月蔷薇河发生挥发酚超标事件后,蔷薇河饮用水源保护问题进一步得到了省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地区的重视。同时,连云港市实施了境内蔷薇河沿线的环境综合整治,蔷薇河水环境状况进一步得到了改善。但由于蔷薇河调水路线长,沿途与山东、徐州下泄污水相会,近年来蔷薇河水污染事故仍有发生,尤其是在汛期,上游污染隐患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一是新沂市引用王庄闸上污水农灌经虞姬沟对下游蔷薇河造成污染威胁。二是新沂市高流镇工业和生活污水进入岔流新开河影响下游。三是蔷薇河送清水工程沭阳污水地涵设计流量过小,污水有漫闸坝下泄可能,特别是徐州污水改道新沂河下排后,对蔷薇河污染威胁将进一步加大。由此而形成的连云港市区饮用水源安全形势严峻。
为此,我们建议:
在上游污水下排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水质也越来越差,蔷薇河上游污染压力越来越大,建议省政府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连云港上游水源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省环保厅、水利厅等职能部门对相关地区进一步明确防治责任,并将其工作纳入环保工作考核的内容,进一步加大跟踪督查,以确保上游达标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建议尝试采取生态补偿办法,以治理上游污水下排对连云港市水体及入海河口的污染影响。同时,建议省水利、环保、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给予连云港市和相关地区以资金扶持采取工程措施,进一步完善送清水工程,以确保连云港市区饮用水源的安全。具体建议:一是为保证蔷薇河来水水质不受新沂河尾水影响,建议在淮沭河----蔷薇河供水线中,新建穿新沂河地涵(建设规模不少于100立方米/秒)连接淮沭河和沭新河;或进一步扩大新沂河尾水通道完善工程建设规模,适当增加污水生化处理措施,确保上游来水达标入境和迅速下泄。二是为保证淮沭新河(沭新闸~吴场枢纽段)水质不受沭阳排污影响,建议在沭阳规划建设截污导流系统和污水处理措施。三是为充分发挥通榆河向我市的供水效益,缓解我市现状城市水源单一的问题,建议尽快完善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水质保障措施和供水工程体系建设,将工程由“相机供水”发展到“常态供水”,并列入南水北调主供水区,保持常年安全、稳定供水50立方米/秒。
省环境保护厅答复和反馈意见
徐晔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连云港市上游水源污染隐患的综合治理力度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治理水源污染隐患,保障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省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省政府组织划定了全省1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2000年建成的蔷薇河送清水工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蔷薇河受外来污水侵害的问题,但由于调水线路长、处于水系最下游,易受沿途各级支流和面源污染等因素影响,蔷薇河水环境比较脆弱,饮用水安全仍然存在一定隐患。近年来,为保护蔷薇河饮用水源地水质,有关地方和部门开展蔷薇河上游环境综合治理,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我厅将与地方政府和省有关部门一起,进一步加大对连云港上游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度,确保连云港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一、治理工程建设
(一)扩大新沂河尾水通道规模。新沂河尾水通道扩大工程项目已列入《江苏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规划》,待《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后,将尽快组织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按程序推进工程建设。(二)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目前,通榆河北延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具备通水条件,年内将实现向连云港市供水。随着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省有关部门制定了《江苏沿海地区水利建设三年实施方案》,结合里下河地区水源调整,规划到2012年建成泰东河拓浚、卤汀河拓浚、泰州引江河二期工程,届时连云港市供水能力将会显著提升。(三)关于淮沭新河污染防治,我厅已组织编制《蔷薇河水污染防治规划(2009--2015)》,近期将报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实施,规划范围主要涉及东海和沭阳,包括了淮述新河沭新闸-洪门段,规划将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工业点源治理、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面源污染防治、河道综合整治、水环境监测预警等六大类工程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通过实施水污染防治规划,蔷薇河水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加强环境监控
南水北调东线截污导流工程的实施将加大新沂河北偏泓道的污染负荷,对蔷薇河水质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厅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落实水源地监测报告制度,加快备用水源地建设,建立上下游信息共享和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督促蔷薇河上游地区加强水污染防治,关停或搬迁重污染企业,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研究制定南水北调东线截污导流工程水质管理办法,加强新沂河尾水通道水质监控,做好新沂河湿地生态处理工程研究和实施工作,最大限度减轻上游尾水对下游地区的不良影响。
三、推行生态补偿
2007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试行)》,首先在太湖流域进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试点工作。实践表明,开展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对于加强和完善环境监管体制、促进水质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5月在盐城召开的淮河流域暨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通榆河“清水走廊”开展环境资源区域补偿试点工作,我厅已初步制定了试点方案,待修改完善后正式实行。另外,环境保护部正在开展苏鲁边界跨省界河流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我厅将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争取使这项工作尽快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感谢你对我省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继续关注,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