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没有灌云民营企业的生产方式转变也就没有我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民营企业发展创新更是其广大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企业对于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下边就全县民营企业实现转变,提高效益,特别是从观念上、措施上全力推动民企向质量效率型的增长方式的转变谈几点意见。
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问题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于作为经济增长主体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行为的转变, 而这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企业家的观念,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从企业家的观念入手,通过观念的转变来激发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生的动力 以此为切入点来开展这项工作。
(一)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实现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县大部份民营企业在经营企业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在企业初创期,可以降本,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与所有者年龄的增长,问题不断显现。一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有者的管理与技术与精力与时间已经不能适应企业;二是产权出现新的不明晰,因为有第二代与第三代甚至于外非婚生孩子的因素出现了资产权益的不时晰。这个问题已经大量存在,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很好的一个企业可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体制基础的改革与创新这是我们灌云县大量中小企业的最大的创新,企业内形成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是其它一切中小企业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我们的广大民营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该分立的分立,股份该改造的改造。
(二)锻打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体现效益、素质、质量、效率的统一。我们过多地强调实体经济的投入,也过多地重视产品的使用价值。我们更要敢于创品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抓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我县的企业要在无形资产上进行大的投入,这就是一类企业做标准、二类企业做品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灌云的绝大部分企业对此没有重视。
(三)通过技术创新与改造推动企业的增长方式转变。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知识、智力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作用。企业要重视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制开发,以加快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优化产学研合作载体的建设,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的集聚。让科技成为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与支撑。
(四)切实做好现有企业的改造、充实和提高和加强内部管理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要确立起点高,跨度大的求增长的观念,确立主要靠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观念。改变原来的以高投入、靠劳动力、资本大量投入的外延粗放式扩张为主的企业发展道路。改变为企业重视内部技术改造,强化管理、培植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来发展企业的路子,向内涵挖潜要速度、要效益、要质量,以低投入求高增长。
1、抓企业人员素质。抓人员素质提高就是要加大劳动者文化技术教育的力度。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离不开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企业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企业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目前我县企业职工有58%是初中文化水平,中高级技工人员严重短缺,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向集约型转变。因此在企业职工中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引进适用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在企业进行企业先进文化培训。
2、抓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技术进步工作最终成果的直接体现,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质量管理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以质量为保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工艺、材料以及先进质量保证,推出自己的名牌产品、赢得信誉,增强市场的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收益。
3、抓销售拓展。推动并实现灌云大量企业与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产业带动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关联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
4、抓资金管理。转变衡量企业效益的主要指标也由商品的销售率、市场占有率和资金的利润率转向综合的资本投资收益率,由实物管理转向价值管理的转变。
二、政府应出台中小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从政策上引导、从服务上帮助来推动企业增长方式转变
正确理解中央出台各项支持政策。紧紧围绕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题,调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对列入市级以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安排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贴息政策。对新上的促进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经有权部门论证确认后,企业可在申请纳税时采用加速折旧的办法,同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对技改投入一次超过500万元的企业,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2)鼓励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研发费用除享受国家规定的抵扣有关税收政策外,其在一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可再按当年实际发生的80%在企业所得税中税前扣除,当年不足抵扣部分可在以后年度所得税额中结转抵扣,抵扣期限不超过3年;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参照前三年实际发生研发费用的平均数,实行预提留列支,年底据实结算。对重点规模企业新通过认定的市、省或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县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的奖励,主要用于关键技术装备和新增仪器设备的购置。
(3)鼓励企业争创名优产品。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的企业,县财政一次性奖励20万元;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或江苏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县财政一次性奖励10万元。
(4)鼓励企业加快晋级升档。以企业的经营规模、效益、技术创新能力、纳税信誉以及对全县经济社会贡献的大小,分星级评价企业的综合素质,由县政府分别授予“星级企业”等荣誉称号。对“星级”以上企业,入库税金每跨入一个台阶的法人代表,县财政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优先推荐提名为市、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5)提供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和组织保证。创新工作需要创新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定期向中小企业输送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对企业新引进并与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合同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议县财政视企业对财政的贡献情况给予差额补助,并在住房上给予购买安置房待遇,免收子女入学择校费。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并在企业工作三年以上的,县财政除给予一次性10万元津贴外,按其技术转化投产后所产生税收地方留存部分5‰奖给个人。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要适时抓好在职职工的法规培训,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职工素质。
(6)建立企业家思想交流平台。企业家观念的转变,需要政府的推动,我县应建立健全企业家协会,结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及企业发展要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市内外知名企业家等,每年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高层次培训及专题讲座等活动;适时组织规模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赴国内外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开拓思路。
今年是新一年沿海开发的启动之年,在政府大力培育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上,企业更要以创新的思路去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在开放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以实现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注:邱德成系灌云县工商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