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调查研究
策应江苏沿海发展规划 提升灌云农业发展品级
信息来源:参政议政-邱德成 发布日期:2011-08-25 浏览次数:   字号:【

2009年,值得我们高兴和振奋的是:国务院原则通过《江苏沿海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的原则通过,为江苏沿海16(市)县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仔细解读江苏沿海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可以看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为江苏沿海振兴经济、全面增长的重要一极,与之相适应的是,灌云县委十届八次扩大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向规模化发展,把灌云建设成为全省领先的设施栽培基地县、苏北有位的生态示范区和全市有位的观光农业休闲基地。全县实施栽培面积已突破10万亩,灌云的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阔步迈进。

形势喜人,催人奋进,但是,形势同样逼人,发展中的设施农业和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迫切需要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因此如何策应江苏沿海产业发展规划,提升灌云农业发展品级,使灌云经济在这一次的发展机遇中脱颖而出,跑步进位,进而扛旗领跑。

一、灌云县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优势基础

(一)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壮大,主导产业日趋

凸现,一批高标准的农业设施栽培园区正在形成。全县初步形成了畜禽、芦蒿、甘薯、苗木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高效农业发展势头喜人,全县高效规模农业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1/7,特别是设施瓜菜、苗木和规模养禽呈现加速度发展的态势;农业项目亮点出现,兴云的高效农业示范园,杭连的甘薯标准化示范区等都已初具规模。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载体日益丰富,培育了一大批龙头加工企业和龙头合作组织,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灌云已经形成了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能人带动型、园区带动型等五种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丰富的组织形式为推动灌云的高效农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花果山食品、双程酱油、云顶甘薯等产品与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灌云农业产业、农产品的知名度。
  
(四)产业链条不断增大增强,利益联结机制渐趋紧密。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二、灌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尚小,基地零散,产业体系不配套。灌云在实施栽培上,投资比较分散、规模有限,难以实现标准化大生产,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且质量档次不高,难以形成优质化,生产方式和经营机制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上,效益提高缓慢。

  (二)农业龙头载体较多,但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具体表现在龙头企业所涉及的领域较窄、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少、与龙头企业有直接联系的农户少,真正的订单农业不足,大量的农户仍徘徊在产业化大门以外;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真正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连接力不强。一些产业加工企业投机行为较多,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公平合作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落后,大多数龙头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多数龙头企业标准化意识、品牌意识差,没有形成真正的名牌。

(三)市场培育建设滞后,产加销有效衔接不够。零散的小型交易市场无影响力与带动力,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落后。我县高效蔬菜、苗木种植虽已多年,但交易市场中外地货源较多,也正说明我县设施种植结构与市场建设的不足,产加销各环节难以形成有机体,市场建设的不足已经形成我县发展高效农业的瓶颈,无法引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投入不足,融资能力不强。财政投入有限,信贷部门积极性不高;龙头企业普遍存在收购资金、技改资金、流动资金问题,且直接融资能力不强;农业招商引资尤其是外资引入不多。
   
三、壮大龙头企业  推进灌云现代高效农业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壮大发展是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在灌云高效农业的发展上,要坚定树立唯有大龙头带动才能有灌云高效农业的大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确立大产业,建立大园区,建设大基地,扶持大企业,培育大市场,做好大服务的路径来打造龙头企业。

(一)推进政府工作内容的转变,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1)财政扶持。打破现有条块分割及争取国家、省市扶持政策脱节的管理体制,由县政府牵头全面统筹安排政策资金的争取及每个产业的推进工作。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入的同时,县乡财政也要作出具体安排措施。积极探索建立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资基金

2)市场建设。围绕主导优势产业抓好专业市场建设,建好产地市场,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民经纪人队伍,开拓和占有外地市场。

3)信贷服务。积极引导和协调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对农业产业化信贷投放,探索建立镇村合作银行、农村金融合作社、政府控股的担保公司对银行出具担保的办法来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
  
4)土地流转。目前全县的土地流转面积只占现有耕地面积的16%,远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与服务,加大土地流转,实行土地自愿承包制、打包入股制、租赁制等,促使农村土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便于规模种养和园区建设。

5)智力支持。灌云的龙头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不足的问题,政府要大力发挥其政策优势和人才聚集的优势,给予以智力支持,用制度保障人才招得进、留得住。

(二)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基地保障。

产业集聚才能形成大市场、促进大带动、树立大形象、提供大服务。我县的设施栽培已呈星火燎原之势,产业集聚已形成一定基础。在现有设施栽培的基础之上,可以采取以工业思维抓农业,以工业龙头反哺农业龙头,优化产业组合和运作模式,像打造工业园区一样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1)抓好园区建设,突出优势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坚持协调发展原则。紧密结合区域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特色产业来定位农业园区建设,园区规划应纳入中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新农村发展规划等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原则。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投资运作方式、产权和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以业主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整合各类农产品基地,巩固、提升现有建设成果。

2 )确立优势特色产业,明确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方向。完善目前业已形成的有一定特色、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品牌、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产业;对发展势态较为迅猛的家禽、苗木、甘薯等产业作为我县特色产业;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引进、大力开发新奇苗木、豆丹、甘薯、食用菌等新的产业群。

(三)推进市场化新型服务体系构建,为龙头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三大服务体系: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以企业为主导,按市场规律有序运作的经营性农业专业服务体系;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服务体系。加大政府推进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检疫检测市场等服务工作,引导龙头企业建绿色食品基地,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战略,在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牌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名牌农产品。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中央的政策指引,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抓住沿海开发机遇,用好政策,灌云现化高效农业建设一定会阔步前进。

 

注:作者为灌云县工商联副主席,该调研文章被《连云港日报》采用刊登于2010112日第四版。此文获全市工商联系统第六届调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网编:张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