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市各个方面的关注支持下,我市公共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公交线路不断增多,市民出行更加便捷。2009年新辟调整优化公交线路8条,新增公交车20辆,新增公交停靠点52个,还加快推进了市区至东部城区快速公交系统规划设计。在看到我市公交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仍有一些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实际问题与我市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要求还存在着相当的不相适应,与市民出行需求不相适应。
一、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市城区共有海通公共交通、佳连公共交通、东部公共交通和汽车运输总公司4家城市公交企业。虽公交客运量、线路车辆数、从业人员数等各项指标较前几年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我市快速发展的形势和广大市民更高的出行要求相比、同周边地区城市、发达地区城市相比,我市公交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市市区共有公交车辆504辆,共折合535.2标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仅为7.48标台,远低于国家每万人10标台标准,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到2010年,全省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5标台的目标差距更大。
我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已经改革实施运行的公交运营体制的还存在有效监管的缺失,有部分线路承包给民营企业经营。由于城市人口规模和人流量的客观不足,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又长期承担社会公益性服务和政策指令性任务,企业经济效益低,经营者积极性不高,服务大打折扣,在公交车运行服务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不尽如意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盘子小,制度化的政策扶持良性机制尚不完善,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和投入不够(据了解,淮安和盐城两市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每年都在1500万元以上,而我市只是300多万元),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由此派生出一些不可回避的困难和问题:
1、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比较滞后。由于城市规划、资金投入、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等因素,目前我市公交线网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公交基础设施在空间分布和公交线路的设置还不尽合理,大型换乘公交枢纽建设明显滞后。调查显示,我市城区内共设置公交站点496个,建有公交候车亭206个,站牌384个;公交首末站面积9900平米,停车场面积1.8万平米,修理站场面积1250平米。按照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标准,一辆公交车包括停车、修理、首末站三类站场面积最少不低于200平米,按其标准要求,仅市区就应达到7.98万平米,而实际公交用地仅为3万平米左右,不到标准要求的1/2。
2、运营秩序仍需规范。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私人承包者不规范经营问题较为严重:部分公交车不按时发车,有的线路市民等上半个多小时也不见车来;部分公交车不按站点停车,在市区主干道上随上随下,招手即停;禁止乘客向投币箱投币,乘车不主动给乘车票据;站上拉人、等客,不带几个就不走;为了多带几个人改变行驶路线;拒绝持有老年证的老年人免费乘车;部分公交车对外地人不按标准收费,不如实介绍车辆所经站点,欺骗乘客上车。
3、公交服务环境还有待提升。在我市公交车中,仍有一部分小型中巴车,较为破旧。全市高档公交车只有44辆,达欧Ⅱ标准的普通型公交车共有292辆,普通大型公交车191辆,普通中型公交车208辆,车辆总体档次较低。同时,一些私人承包车主迫于精力、财力有限缺乏改善乘车环境的积极性;私人承包车主服务意识薄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诸如司乘人员衣着不整齐,说话粗口;不使用普通话,不报站,不提醒;乘客使用月票就给脸色;为赶时间推人下车;一边售票一边织毛衣等现象尤为突出。
4、运营时间与市民出行需要矛盾突出。许多市民反映,我市公交车运营时间结束过早,下午6点半左右许多线路都已结束营运,冬季有的线路则在5点半左右就已结束营运(例如9路),而此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许多市民此时却乘不上公交车。虽然我市于近年开辟了夜班公交车,但由于发车间隔长达半个小时一班,且只有少量的线路,大多乘客对此望而却步。
5、公交IC卡未能被普遍接受。当前,公交IC卡已在我市海通公交的部分线路上使用,然还有许多线路并没有纳入公交IC卡的范围。且现有的IC卡办理点过少,学生卡办理手续还比较繁琐,且只针对9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当前使用公交IC卡乘车的市民并不多,刷卡乘车并没有在我市市民中被普遍接受。
公交车辆营运不规范、准点率不高、服务环境差等直接影响了市民对公交的认可度,形成了车少人少、车主赢利更少的恶性循环。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很多市民不得不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公交与市民生活、城市发展矛盾将会日渐突出。
我市公共交通的滞后发展影响到外地游客不能方便、快捷、舒心的消费我市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代表了一个城市形象,服务的缺失必然会给我市打造山海相拥的中外知名旅游城市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几点建议
在市交通部门制定的《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提出了我市公共交通的总体目标为:以构筑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为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出行,全力推进“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建设。至远期(2030年),通过构筑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以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BRT)为骨架、以出租车为辅助的高效、便捷、准时、舒适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还设立了近期诸项分目标,例如,远期居民公交出行方式比例达到25%至30%;90%以上的公交出行通过一次换乘或零换乘完成;枢纽站内城市公共交通之间换乘时间不超过10分钟。要实现这些目标,我市的公共交通必须在发展思路上有大的突破。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完善现有公交运行体制。根据我市实际财力情况,我们建议,一是专门研究出台有前置条件的特殊优惠政策措施,招引有实力、有管理经验、又有公益责任意识的企业参与我市的公交企业的改革,使其能与我市推进沿海大开发,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二是研究制定持续加大政府对公交事业发展的资金、人才等优质资源扶持的关键性举措。力求充分体现公共交通的公益性,让公共交通名副其实。三是加大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及时完善对公交企业的考核激励机制,在强化正向激励导向的同时,加大对违规、违章等现象的查处力度,主流媒体应加大对正反两个方面典型的宣传力度。
2、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在有条件的道路辟建公交专用道,形成市区快速公交路网,提高公交的通达率。市区新建、改建的道路也应充分考虑到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站台、公交专用道等。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建设大型公交枢纽站,主要住宅小区站场、修理保养场等。
3、改善公交服务环境。更换现有的破旧车辆,加强对司乘人员的培训,增强服务意识,鼓励说普通话,并切实负责好车内环境,为市民打造便捷、热情、干净、整洁的公交服务环境。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和聘请行风监督员制度。
4、合理安排公交运营时间。适当延长公交运营时间,优化夜间班车线路,缩短发车间隔,延长运行时间。或整合现有夜间公交资源,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市交通局答复和反馈信息
市工商联:
你会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我市公共交通事业改革与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你会提出的建议非常好。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政府支持,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方便市民出行,也是我局目前重要的工作。
近年来,我市交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通过自我加压、自我完善,充分发挥现有的公交资源,使我市城市公交实现了长足的进步。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我市城市公交共运营公交线路由24条增加到目前的41条,日均发班由2300个班次增加到4000个班次,年运送乘客由不到6000万人次增加到1.1亿多人次;公交总里程由
交站点由326个增加到546个,公交候车亭由23个增加到210个,从业人员从不足900人增加到1628人。
十一五”以来,市交通部门充分调研,结合我市城市的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需求,新增公交线路17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1条,基本形成了以服务于上班族和学生族的公交快线网、以接驳主次干道服务市民流动乘车的普线网、以伸入街巷和小区服务居民出行的支线网的三级公共交通网络。各公交企业投入资金15000余万元,更新公交车辆285辆,新增公交车辆213辆;市交通部门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新建、更新公交候车亭210个。2009年10月我市16条公交线路178辆公交车实现了IC卡刷卡乘车,两家公交企业实行了GPS智能调度系统。经过近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的公交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交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公交客运量、线路车辆数、从业人员数等各项指标,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近五年来,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财政补贴补偿体制、公交场站用地划拨、企业运营经营机制、公交道路信号优先使用、公交优先保障措施不足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在全省仍处于落后的末端水平。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优先发展公交的工作,市交通部门针对制约我市公交发展的诸多因素,根据国家、江苏省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有关政策、方针,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编制了《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下称《规划》)。2007年6月我局会同南京伟信公司着手编制《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08年12月通过了专家评审。2009年6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该规划,并提出了修该意见。2009年10月,我局针对提出的修改意见,会同设计单位完成了规划的修订工作。目前已提交市政府审批。
二是按照国家、省有关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要求草拟了《连云港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并已提交市政府审批。
我局将向政府汇报,尽快批准出台《规划》、《意见》。通过《规划》的实施和《意见》的落实,我局将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公交线路,逐步提升我市公交的硬件和软件档次,切实解决好我市居民的出行问题,为居民出行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我局将不等不靠,继续发挥现有的公交资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对部分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公交线网。
市财政部门将在《规划》、《意见》出台后,根据《规划》、《意见》的要求,积极开展调研,增加对公交建设的投入,并视财力情况,认真落实建立市区财政保障机制的各项措施,支持市区公交建设发展。
再次感谢你会对我市公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网编:尹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