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已占据我市经济发展半壁江山,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市经济发展的全局。然而,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而言,内部组织和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治理结构还不尽合理,决策机制还不完善,财务制度还不够规范,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存活率低等一些问题的产生。
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培训资源的整合力度急需加大,整合效果仍需提高,培训的覆盖面仍需扩大,政府培训补贴的导向性作用仍需强化。社会化培训服务体系的引导和规范仍需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大培训新格局还未真正形成。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对培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调查显示,只有10%的受训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培训很重要,35%认为没有用,55%认为有一定作用,“听比不听好”。
我们建议:
1、整合培训资源,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培训体系。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企业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培训工作专题会议,表彰奖励先进,宣传典型。进一步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工商联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和企业的培训资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工商、税务、科技、财政等部门重点开展业务培训,帮助、扶持企业从创业到做大做强做优。工商联等群团组织重点利用联系企业广泛的特点,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合培训,开拓与优质培训资源的合作培训。社会化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主题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更为重要的培训工作是,突出企业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各种明确的扶持政策导向,为企业培训的畅通渠道、搭建平台、提高认识,特别是引导中小企业转变观念,帮助中小企业主从思想意识深处认识到企业培训的重要性。同时,联合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进一步明确培训目标,增强企业培训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培训体系。特别要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开办培训学校、培训机构。
2、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建议政府进一步明确培训专项资金提取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并明确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税前扣除。在资金使用方面,力求补贴项目的设置更为科学合理。对承担市委市政府明确的企业培训任务的政府职能部门、商会、企业等各方主体都应给予一定合理的财政培训经费补贴,同时侧重于中小企业系统化的培训,侧重于中小企业自主培训机构,兼顾社会化培训服务机构的培育,从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培训主体的力量,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建议市政府增加每年拨付的民营经济发展资金,达到500万(仍低于苏北其他各市),并切块专项经费用于每年对中小企业培训的先进示范单位奖励和培训项目经费的补贴。
市经信委答复和反馈信息
徐晔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中小企业培训工作的建议》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关注我市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并提出宝贵的建议。您对于我市中小企业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分析很全面,对于中小企业培训工作现状的认识很到位,您所提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我们今后做好企业培训工作将有很大帮助。现对您提案中的两点建议答复如下:
建议一:整合培训资源,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工作载体、扶持培训机构加快发展和培育自主培训典型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近期,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重点工作有:一是推动成立了市经济管理干部教育研究会。成立该研究会是为了满足新形势对全市经济管理干部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创新和优化对全市经济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和服务,切实提升全市经济管理干部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研究会由全市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大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干部教育培训部门相关人员自愿组成,具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和教育培训等功能。二是发起建立了企业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17个单位组成,包括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工商联等5个相关职能部门,和以恒瑞医药、中复连众和太阳雨等“三新”企业为主的10家市内重点企业,还有市多星企管公司等2家社会化服务机构。联席会议主要职责是交流企业培训工作,研究解决企业培训工作中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全市企业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商议合作开展相关活动,目前已成功召开过两次会议。三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2008年4月,我们将淮海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确定为“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同年9月,又帮助其申请成为“江苏省企业职业经理人才培训基地”,是省内第一家获得授牌的培训基地。四是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近年来,我们加强与上级部门、专业机构和市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长期合作的单位有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南京财经大学经理学院、南京博学科技进修学院、南京利物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市多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市青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市太阳能利用行业协会。另外市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税务局和工商联等部门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今后,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结合我市企业培训工作现状,继续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等方面下工夫,推动各部门形成合力做好企业培训工作;并加大争取力度,引入市外资源为我市企业提供优质、免费服务。特别是在企业自主培训典型方面,将加强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舆论宣传、参观学习和成果展示等形式,培育一大批像太阳雨、港口集团等自主培训典型企业,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建议二:加大培训资金投入。确实,培训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我市对于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使用专门下发了文件,并在市财政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企业培训专项经费,市相关部门还积极争取市外资源为我市企业提供培训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市政府于2008年10月出台了《连云港市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统筹经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连政发[2008]120号),对经费提取比例和使用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2.5%提取,其中的1-1.5%部分企业自留,用于全体职工的教育培训。0.5%部分由市、县政府统筹集中使用,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在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每年都从部门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其中对承担省、市培训任务的机构给与一定的补助,扶持其发展壮大。市经信委、人事局等部门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争取培训经费或邀请专家来连开办讲座,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培训。当然,对于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随着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对培训需求的增加,培训资金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今后,我们将通过以下渠道,逐步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一是督促企业依据连政发[2008]120号文件要求,足额提取经费,并专款专用,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和项目,引入市外资源为我市企业提供免费培训服务。三是积极争取市财政资金支持,逐年增加培训专项经费,引导和支持有关机构开展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据悉,今年我市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500万元、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建设资金200万元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50万元,其中将对承担省市培训任务的机构进行补助,鼓励和支持培训机构做大做强,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培训工作的关注,并希望今后继续多提宝贵建议。
(网编:尹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