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参政议政> 调查研究
关于积极促进微小企业发展壮大我市工业基础的建议
信息来源:参政议政-李家才 发布日期:2011-08-25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在规模、效益和增长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企业、大项目增量明显,发展迅速、形势十分喜人。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市工业企业在量的扩张上仍处于全省末位,2009年全市规模企业数仅为1469户,比淮安少131户,比宿迁少239户,比盐城更是少了1846户,与省内其它发达地区差距更大。微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推动技术创新、创造和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创业氛围不浓,缺乏人才和融资困难等诸多原因,我市微小企业基础薄弱,数量少,增量低,致使我市规模企业军团一直不能快速扩容,这不仅导致我市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也影响地方梯度财源战略的可持续推进。

我市要取得跨越发展、后发先至的超常业绩,就必须打牢工业基础,只有做大存量,才能突显增量,形成发展质量。为此,我市应充分抓住后危机时期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仍然发力,而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市场转暖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微小企业建设,壮大工业基础。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建立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把2009年度销售收入在300 -500万元,2010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或超过500万元,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发展有潜力的工业企业列入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动态跟踪,重点培育,鼓励和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2、加强产业布局。以产业高新化和产品高端化为导向,以健全产业链为重点,以发展骨干企业战略性终端产品为目标,通过发展外包、协同、合作等形式,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支持培育一批包括微小企业在内的重点示范产业集群,提升专业化协作水平,积极幅射和带动微小企业的发展,改善产业集聚条件。

3、营造优良环境,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对列入培育对象的微小企业,优先参加融资洽谈、市场开拓、合作交流等活动,同时,围绕创新创业、财税法规、防范风险等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管理咨询、产品升级等辅导活动,着力提升微小企业竞争力。

4、制定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对微小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项目进行扶持;对经认定的孵化器运营单位及其在孵企业和项目给予补贴;对从微小企业升格为规模企业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奖励。二是缓解融资瓶颈。对扶持微小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积极落实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为科技型微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创投机构、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给予一定奖励或提供财政配套;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这些企业要优先提供担保,着力缓解微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同时,要求各县区加大对微小企业财政科技拨款比例,并建议将其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三是积极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把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以及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逐一落到实处。

 

市经信委答复和反馈信息

 

李家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促进微小企业发展 壮大我市工业基础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和关心,并真诚地希望您在今后提出更多的促进微小企业健康发展,不断壮大的建议。建议中对我市微小企业发展的对策针对性很强,十分切合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非常及时,很有必要,我委将在当前的工作中认真吸纳您的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落实和改进。现具体答复如下:

一、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

去年,我们建立了全市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信息库,收集了150家成长性好、产品有市场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并提供给了全市金融机构,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今年,从20102012年,利用三年时间,全省要培育1万家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微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我们要切实完成全省“三年进万家”目标,及时掌握和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并将建立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今年计划培育300家微小企业进规模,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出口创汇型以及文化产业、创意设计、软件开发、现代物流等知识主导型产业的微小企业进规模,鼓励和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市中小企业局将选择一批具备辅导和服务企业能力的机构作为培育单位,主要在集聚区、工业园区、小企业创业基地等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选择符合条件的微小企业进行培育。收集掌握微小企业的基础信息和发展运行情况,各县区也要建立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

二、加强产业布局,拓展企业载体建设

去年,全市纳入统计和培育范围的各类产业集群6个,集聚区15个。全市15个集聚区实际利用外资2.56亿美元。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现已通过ISO14000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名牌400个,省级以上名牌42个,国家名牌11个。产业园区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增加了社会就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09年,全市重点扶持的15家产业集群聚区相关企业带动地方农村劳动力70430人,职工年均收入1620元;产业集群内已建成服务平台35个;建成市场19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98个,年处理量达8159万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围绕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创业基地建设。按照《关于加快全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意见》要求,推动各地建设整合一批服务功能完善、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增强创业基地培育、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制订《全市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意见》,评选确定10家市级以上重点培育的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二是做好省级重点产业集群的争创工作。继续引导各地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抓,补充认定一批以新能源、新材料、盐化等产业为主的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力争全市有6个以上产业集聚区列入省支持范围。三是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推动以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三、加强创业平台建设,提高创业服务能力

去年,我们一是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信息登记工作,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信息库,把入库的服务机构列入优先支持范围。推进市、县(区)、乡镇(园区)服务资源联动机制,建立了联络员制度,使中小企业服务资源工作形成了网络化、动态化和长效化。二是开展了服务机构优秀工作方案申报评选活动。全市共征集了22个中小企业工作方案,其中4个方案被评为省优秀工作方案,另有5个工作方案被评为市优秀方案,以上9个方案涉及融资服务、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内容,为近千家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服务,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为引导更多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3月份我们在全市启动了中小企业示范服务机构评选活动,激发了广大服务机构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经综合评审,认定了21家业绩突出的服务机构为市级中小企业示范服务机构。同时,还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中小企业示范服务机构,其中市多星管理咨询公司两家被评为省级优秀示范服务机构。3月份还组织召开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进行总结和交流。

今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服务机构提高工作水平。做好2010年服务机构工作方案的征集、评审、计划下达等工作,按照省局制订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绩效评价办法,加强对服务机构工作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考核,并将服务成效作为资金扶持的主要依据,引导和规范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围绕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力争评选确定20家以上的中小企业服务示范机构,组织为企业开展公益性的特色服务活动。联合一批实力强、质量高、资信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成立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政策咨询、法律顾问、财务辅导、市场开拓等专业化的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强创业辅导工作。吸收社会机构、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志愿人员组建创业辅导专家团,为初创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联合有关机构和单位推进创业服务网点建设。开展创业辅导进校园、进园区、进社区等相关活动,为创业者提供融资、财务、管理、信用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联合有关服务机构在每季度组织一次创业辅导活动,力争全年开展各类创业辅导活动3000人次。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和平台建设力度。尽管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和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对市级科技专项资金进行了全面整合,但是,2010年安排科技专项资金达3300万元,确保科技专项资金按20%以上的法定额度逐年增长。在全部科技专项资金的大盘子中专门安排了5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国家和省、市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内中小企业申报的项目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源共享服务,为技术创业提供孵化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项目。

加强企业孵化器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就业、振兴区域经济。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拥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2009年,科技孵化面积13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161家,培训大学生293人,吸引8名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形成了一支技术领先、智力密集、人才聚集、充满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2010年,将再推动建设省级各类科技园区3-4个,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积3万平方米。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激励机制。去年,我们按照《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市级中小企业担保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通过争取各级资金补助、免税支持等相关激励政策为引导,鼓励担保机构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去年年底,全市纳入备案管理的担保机构,为2791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总额达到73.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今后,市经信委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扶持微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是要在微小企业融资担保、创业载体建设和创业能力提升等方面采取新举措,促进微小工业企业加快发展。2010年,市财政将安排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建设资金2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信用评级、业务增量、代偿损失等方面给予补助;筹资500万元设立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对我市金海集团参投江苏高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给予扶持。要求“各县区加大对微小企业财政科技拨款比例,并将其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议,我们将通过有关途径向县区政府提议。“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我们将向市有关反映,争取有所突破。

最后,真诚地希望您在今后对我委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建议,以利于我委改进工作,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市财政局办理意见

 

连云港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

市政协委员李家才同志的提案《关于积极促进微小企业发展、壮大我市工业基础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和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市财政对市级科技专项资金进行了全面整合,2010年安排科技专项资金达3300万元,确保科技专项资金按20%以上的法定额度逐年增长。在全部科技专项资金的大盘子中我们专门安排了5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这项基金重点支持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和省、市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内中小企业申报的项目,二是支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源共享服务,为技术创业提供孵化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这些政策将有效的推动微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市财政局非常重视缓解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在制度建设和资金扶持上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是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局联合市人行完成了对全市中小企业贷款现状的调研,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快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并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推动了担保体系的建设。二是在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从部门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建设。2010年,安排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建设资金2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信用评级、业务增量、代偿损失等方面给予补助;筹资500万元设立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对我市金海集团参投江苏高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给予了扶持;2008年,市财政在财力相对困难的情况下,筹资2000万元用于对格斯达咨询担保公司的增资,支持该公司做大做强,更好地为我市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三是积极帮助市区担保公司向上争取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至今,共向上争取各类无偿扶持资金近4404万元,仅2009年就获得中央和省财政无偿补助资金2950万元。

市财政局将按照市政府的相关要求,积极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主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折不扣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我市微小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网编:尹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