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作为江苏沿海开发龙头城市的确立,我市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已经到来,在原开发区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我市又充分利用盐田滩涂资源,新建了板桥开发区和徐圩开发区以及柘汪燕尾港等新区。据了解,2009年我市在新区共投资了数亿元,对园区内创业载体、道路及市政配套建设等方面的硬环境进行建设。并洽谈和引进了一批进园项目,发展势头较好。但也出现一些不容乐观的苗头性问题。
1、新区建设科学性规划尚需完善。开发新区的兴建,主要目的是招商引资,兴建一些与港口有关联的临海工业,而目前在新区建设中,出现占地扩张,使“新区”建设变味成大规模房产开发和盲目造城的个别现象,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新区建设基础建设科学性不强。据有关地质勘测资料显示,目前作为我市新建大型项目的地区,如我市的徐圩新区、板桥新区、拓汪新区以及燕尾港等地区等,属于积淤严重地区,介质条件复杂,最深淤泥达
3、重复引进重复建设情况尚有出现。作为新区应引进一些高科技、无污染的绿色环保项目,避免重复引进。
关于强化新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1、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区建设。一个城市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城市有多大,建设有多美,更重要的是看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满意程度,要看这个城市是否能充分发挥众多的城市功能,在提倡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今天,地方政府在事关百姓生活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应本着科学发展的思路,端正城市规划理念,立足实际,科学发展,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谨防把城市新区建设变成劳民伤财的盲目造城运动,谨防出现“造新城就是造政绩”的“官念”。
2、要用高质量强化新区基础建设。在新区基础建设中,要科学论证,统筹考虑,多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建议市建设部门根据新区复杂地质状况,制定出新区建设地质建设标准,鼓励我市民营管桩企业研发生产一种适用于盐田地质的桩基,在抛填施工中要严格把关,提高质量,避免出现施工质量事故。
3、新区引进项目要立足高起点科学化。一是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找准定位、做好规划、选好产业,要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三种经济发展模式为主,选择入驻园区的产业;建立有国别特色的工业园,高新技术应向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看齐;二是新区的发展应在高起点建设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人才流、技术流和资金流,为新区储备发展能量,搞好环境建设,为高科技人才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三是要多引进科技附加值高、容易与本地产业对接成功的优良项目,避免重复引进;四是要建立立体化交通网络,向现代化交通城市靠拢;五是要建立监督机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严禁在园区内发展房地产和粗放型经济。
市商务局答复和反馈信息
颜成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我市开发新区科学建设的意见》(2010年第1153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徐圩新区和板桥工业园(连云经济开发区)等地区地质情况较差,腐蚀严重,传统形式的管桩基础使用中存在很大问题(中腐蚀地质尚可使用,强腐蚀地质按规范已不可使用),而预制方桩在我市已无市场,所以要对基础形式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尽快引进适合当地地质情况的基础形式,从而确保建筑质量。
二、开发新区应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明确主导产业,重点引进一批高附加值、环保型、科技型项目,形成产业集聚。
三、加强新区城市承载功能建设,做好基础设施,推进商贸功能建设,努力把新区建成充满生机、魅力无限的都市型高科技生态园区。
特此答复。
(网编;尹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