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比重的日益提高,民营中小企业的数量也增长较快,但因其规模普遍较小,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亟待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社会化培训是我市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的主体,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管理,中小企业社会化培训在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资质造假、培训内容针对性弱等现象不仅无法保证培训质量、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也影响了中小企业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建议我市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和规范我市中小企业培训市场管理。
1、建立健全我市中小企业社会化培训管理制度。要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和中小企业需求,制定出台我市的中小企业社会化培训管理办法,对社会培训机构的资质(如设施条件和师资力量)进行量化明确、严格准入标准。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的作用,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培训供需对接平台。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是联系广大中小企业、培训机构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和助手。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行业商会的监督作用,相关部门可以授权其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进行监督,并对培训质量进行公正评估。每年定期由工商联(总商会)及其二级行业商会或各行业协会召集中小企业进行座谈,为社会培训机构提供培训需求。
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培育我市中小企业社会化培训市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压力相当大,其对产业政策、宏观经济形势、现代管理知识、经营风险防范、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培训需求也相当迫切,建议我市从政策、财政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社会化培训市场的壮大。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对于符合规定的培训机构、培训项目给予税收优惠;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可由市有关部门单列财政预算,对由社会培训机构为中小企业专门举办的经营、管理、技能、政策、信息类培训项目,经相关审核评估后进行财政专项补贴,以调动社会培训机构对中小企业培训的热情。
(网编:孙跃进)